优优宠物网

蝌蚪吃什么食物(小蝌蚪抓回家能养活吗)

  蝌蚪吃什么食物

  蝌蚪的饲养

  1、蝌蚪的放养密度

  合理放养是蝌蚪变态早,幼蛙个体大,体质健壮的一个先决的条件。采用大面积土池养殖蝌蚪,达到长势快,蝌蚪肥壮,一般可以采用一次性培育,即每亩放养小蝌蚪2万尾(即每平方米30尾);如果是水泥池专业培育小蝌蚪,水源充足,换水条件好,池水深,饲料供应充足和情况下,一次每平方米可放养蝌蚪150-200尾;如果是采用分级饲养,每一次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3000尾,当蝌蚪长到一定个体,有小母指大小的时候,再把它分池分级饲养,同时保证好水源、水质、饵料的供给。更不要有断水现象,这是养殖蝌蚪的一大忌,否则会前功尽弃。

  2、饲喂:

  (1)、5-15日龄蝌蚪的饲喂

  蝌蚪初摄食时,一般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粒很小的人工饲料或鸡蛋黄,所以刚孵化出的小蝌蚪,5-7天不喂食,这时候小蝌蚪是靠卵黄襄提供营养,7天以后,当小蝌蚪明显长成一个园形身体,比油菜籽稍大一点,并有一定活动力的时候,可采用我公司生产的蝌蚪开口料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方法可按包装说明使用。

  如果来不及购买我公司饲料, 7天以后,第一次第一天按10万尾小蝌蚪,用1公斤豆将加一个鸡蛋的蛋黄,再加2两奶粉和1两葡萄糖投喂,喂养方式是:把鸡蛋煮熟,拨去蛋白,留下蛋黄,把蛋黄用纱布包好,把蛋黄捏散到豆将水里,然后再加入奶粉和葡萄糖,最后均匀泼洒在蝌蚪池里,让小蝌蚪吃食微小的蛋黄颗粒,每隔2-3天投喂一次,以后慢慢加量,用蛋黄一直养到蝌蚪绿豆大小开始改喂猪血+玉米糊,喂养方法是:用当天的新鲜猪血占30%+市售的玉米糊70%搅拌在一起,分别放在几个饲料台内,如果池水很深,可在网箱或池内吊入几个食台(食台可用菜盘子代替),把食台沉入水下20厘米,每天可投喂3-5次。注意:最初的小蝌蚪吃食少,消化力强,应按少量多次投喂的原则进行,每一次投喂的料要求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4-5小时投喂一次最为适宜。当小蝌蚪长到一定个体后,就给它喂一些搭配好的营养饲料,在蝌蚪期间最好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3)、蝌蚪生长期的饲喂

  当小蝌蚪长成豌豆稍大小的时候,这时候的蝌蚪已进入生长旺期,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了,食性也大了,除了继续施肥培肥水质,保持水色呈油绿色外,还应多投喂我公司的蝌蚪生长料(具体喂养方法见包装使用说)。也可按资料饲料配方制作(配方见本章的第一节的3小节)。饲喂方法是:先把配制好的饲料按照一定量用水拌成糊状,在锅内蒸熟,待料凉了以后,再在熟料中加入多维素(如果没有多维素,也可在蒸料的时候加一些青菜叶子代替),然后把料分别放在几个食台内,15-20天要求每天投喂3-4次,20-30天以后,每天可投喂2-3次,蝌蚪个体越大,可增加饲料投喂量,减少投喂次数。

  (4)、蝌蚪变态前期的管理

  小蝌蚪长到一月以上时,开始萌发后肢 ,正处于变态间段,食量增加,但对食物的营养要求、管理要求更高,这时候更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如果食物搭配不好,质量低下,蝌蚪死亡量增加。有条件的可采用我公司生产的蝌蚪变态料投喂。也可按资料饲料配方配制投喂,原则是饲料种类要多,营养全面,应逐步从植物性饲料增加到动物饲料的比例,可多投些鱼粉、鲜鱼浆、蚕蛹粉、昆虫粉,螺、河蚌、肉糜等,为了提高成活率,同时要保证好水体质量,肥度适中,氧份充足,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确保蝌蚪的成活。对于变态很晚或当年变不了态的小蝌蚪,需要越冬的,则可采用少投食或只投植物性饲料的办法来控制推迟变态。

  小蝌蚪抓回家能养活吗

  动物食性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等。[3]

  生长繁殖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 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 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3][5]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3]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3]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3]

  蝌蚪饲养

  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