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宠物网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养鱼池塘怎么建)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

  鱼菜共生是一种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即将池塘养鱼与水面蔬菜无土种植相结合,采取水中养鱼、水面种菜立体生产。利用水生蔬菜吸收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泄物、剩余饲料、氨氮、磷等有机物质)转化为水生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从而将养殖水中的有害废物变害为宝,促使养殖水体自然进化,维持水质稳定,减少渔药使用,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量。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养殖不仅具有美化环境、净水、抑菌、光合作用增氧、降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而且能遮荫避暑,有利于鱼类生长,还可减少水、电、药等成本的投入,增效明显。

  技术采用在鱼类精养池塘水面上搭建浮床的方式,栽培生长速度快,吸肥能力强、生长旺季与鱼类同期的水生蔬菜、花卉等,进行立体种养,达到鱼菜双丰收。

  一、适宜区域

  省内所有精养池塘,尤其是老旧池塘。

  二、增产增效情况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平均亩产能提高10%左右,节约水电成本投入30%左右,渔药成本投入50%左右,病虫害显著减少,鱼类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综合生产效益可提高30%~80%。

  三、技术要点

  (一)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池塘养殖以池塘“一改五化”技术为核心,“一改”指改造池塘基础设施,“五化”包括水质环境洁净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病害防治无害化、生产管理现代化等。

  1.改造池塘基础设施

  (1)小塘改大塘:将用于养殖不规范的小塘并成大塘,池塘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佳(长宽约比为2.5:1),面积10亩~20亩为宜。

  (2)浅塘改深塘:通过塘坎加高、清除淤泥实现池塘由浅变深,使成鱼塘水深保持2.0米~2.5米,鱼种池水深1.5米左右,鱼苗池水深在0.8米~1.2米之间。

  (3)整修进排水系统:整修进排水、排洪沟渠等配套设施,要求每口池塘能独立进排水,并安装防逃设备。

  2.水质环境洁净化

  (1)采用水生植物调水、微生态制剂调水以及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调水,保持PH在6.5~8.5之间,全天氧气大于5毫克/升的时间在16小时以上,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毫克/升,池水保持“活”、“嫩”、“爽”,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

  (2)合理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面大开机时间长,负荷面小开机时间短等。实现其增氧、搅水、曝气的作用。

  (3)加注新水:根据池塘水体蒸发量适当补充新水,有条件的地方可每半月加注新水1次。

  (4)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在养殖的中后期,根据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1-2次。

  3.养殖品种良种化

  (1)主养品种:优质鱼类主养品种的选择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市场性(适销对路)、二是苗种可得性(有稳定的人工繁殖鱼苗供应)、三是养殖可行性(适应当地池塘生态系统),但尽量不要选择如草鱼等草食性养殖动物。

  (2)养殖模式:池塘80:20养殖模式。

  (3)鱼种质量:各种鱼种标准参照已有的标准和鱼种质量鉴定标准执行。要求品种纯正、来源一致、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

  (4)鱼种规格: 主养鱼类规格整齐,重量个体差异在“10%”以内,搭养鱼类个体大小一般不得大于主养鱼类个体大小。

  4.饲料投喂精细化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科学投喂,坚持“四定”原则,根据鱼类生长速度、阶段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确定每天投喂量。

  5.病害防治无害化

  预防为主,优化池塘养殖环境,改善水质;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加强对鱼种、饵料、工具、食场等消毒。

  6.生产管理现代化

  了解行情,分析走势,制定计划加强生产管理。

  (二)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1.浮架制作和设置

  浮架采用符合国标标准的PVC管制作,规格以长3米~4米,宽1米~2米为宜。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聚乙烯网片,分别隔断养殖动物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

  浮架设置在池塘下风处,远离投饵机和增氧机。分排摆放,两端距离岸边4米~5米,并固定于岸边。每排浮床间距为1.5米~2米,方便人员进行采收。

  2.栽培蔬菜种类选择

  蔬菜种类应选择根系发达、处理能力强的蔬菜瓜果植株,利用根系发达与庞大的吸收面积,进行水质的净化处理。

  由于空心菜生长旺季与鱼类同期,且生长迅速、喜肥喜水、对氮肥需求量大,而解决了夏季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是池塘鱼菜共生的理想种植品种。另外,还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水芹菜、茭白、美人蕉等蔬菜花卉作物。

  3.种植面积的选择

  池塘种植蔬菜的目的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营养因子,从而净化水质,较肥的池塘适合开展水上蔬菜种植,水质越肥,蔬菜长势越好。可以通过水色、气味、底泥深度和养殖年限来确定养殖池塘是否适合种植蔬菜。一般精养池塘,养殖周期3年以上,底泥深度在30厘米以上,水色黄褐、褐绿、油绿、黄绿色,水体有腥味的池塘水质较肥,适合开展蔬菜种植。

  精养池塘蔬菜(空心菜)种植面积控制在5%~15%较为适宜,能起到很好的净水和生长作用,根据池塘水体肥瘦程度可适当调整种植比例。

  4.蔬菜栽培方法

  主要采用移植的方式栽种。移栽时间尽量选择早晨或傍晚或气温较低时进行,蔬菜离土时间间隔要短,避免时间过长打蔫或死亡。PVC浮架可采用直接栽培法、营养杯栽培法和泥团栽培法等。

  (1)直接栽培法 主要将植物茎秆(空心菜等)按10厘米~15厘米株距插入下层较密网目固定,即可成活,此法操作快捷、简单,成活率在80%以上,适宜面积大、工作人员少的养殖场采用。

  (2)营养杯栽培法 主要是花草培育杯,将杯内置入营养液或泥土,按15厘米~20厘米株距放入浮架,此法成活率相对较高(95%以上)。

  (3)泥团栽培法 主要是指将植物茎秆直接插入做好的小泥团,按15厘米~20厘米株距放入浮架,此法成活率相对较高(90%以上)。

  5.蔬菜收割方法

  适时采收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可以采用手摘、剪刀剪以及镰刀收割。手摘、剪刀剪等方法具有选择性,对长势也没有影响。镰刀割具有快捷、范围大、省时省力的特点,但其选择性差,影响蔬菜后续生长。

  收割空心菜时要保留空心菜水面以上部分2个茎节。

  6.浮床清理及保存

  在收获完蔬菜或者需要换季种植蔬菜时,应通过高压水枪或者刷子将架体上以及上、下两层网片上的青苔等杂物清理掉,阴凉处晾干;若冬天未进行冬季蔬菜种植应将浮床置于水中或者将其清理加固处理后,堆放于阴凉处,切不可在室外雨淋日晒。

  7.捕捞

  一般使用抬网捕捞,捕捞位置固定,而鱼菜共生浮床对捕捞没有影响。如拉网式捕捞,可将浮床适当移动,对捕捞影响也不大。

  四、注意事项

  1.上、下两层网片要绷紧,形成一定间距,控制蔬菜向上生长和避免倒伏。

  2.蔬菜种植品种应多样化。

  3.浮架应呈带状分布,可以整体移动,以便根据需要变换水域和采摘。

  4.及时收割蔬菜,避免蔬菜腐烂和影响后续生长。

  5.注意对水上蔬菜生产方式的宣传,实现卖菜增收。

  6.加强对水质变化的观察和监测,了解实施效果。

  养鱼池塘怎么建

  一、养鱼池塘的条件和建造工程

  池塘时养殖鱼类栖息和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间接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两者都会影响池塘的鱼产量。

  (一)池塘条件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和苗种饲养池有所不同,主要是面积不大,水较深,注、排水便利,水质容易得到控制。

  良好的食用鱼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的鱼产量。

  2:面积 面积大小的要求,以能满足鱼类生态和生长的需要为宜。渔谚说:“宽水养大鱼”,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积的重要性。

  面积大,受风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气中氧溶入水中,增加水质的溶氧量和促进池水上下对流。

  加速上下层水的混合,提高下层水中的溶氧量,这对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十分有利。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面积以6670平方米为好。池塘过大,投喂饲料时易造成鱼类摄食不均,水质也不易控制。

  日常操作管理、成鱼起捕都有一定困难,鱼产品过于集中,影响鲜活鱼货均衡上市。

  3:水深 渔谚说:“一寸水,一寸鱼”,反映了水深和鱼类生长、鱼产量的关系。具备必要的水深,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过深的池塘,下层光合作用弱,上下层水混合困难,下层溶氧不足,阻碍物质循环,降低池塘生产力,同时对新开挖的池塘也增加土方投资。

  因此,池水过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2.5~3米为宜。池塘面积较小时,水可略浅些。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这样便于投饲、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网具的规格化,且能节省劳动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据地形和当地经常刮风的风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一般以南北向为好。

  可使塘埂收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大大缩小,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埂面宽度为4~6米,中间埂面宽为8米,土地较多的地区还可适当放宽。塘埂上可留一定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质松散,可适当将坡度放大些,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