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宠物网

2022年中国大熊猫数量(中国现有多少只大熊猫)

  2022年中国大熊猫数量

  一个国家的物种名录不仅直接反映国土上物种数量的多少,还体现这个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昨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较2021版新增1034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无人机照片)。五指山位于海南省中部生态核心区,热带植被类型多,雨林群落典型,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000余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00余种,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生物物种名录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数据。为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家底”,支持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行动,促进相关学科基础性研究,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每年以年度名录形式发布。中国是唯一每年都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

  斑蝉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其中动物部分68172个,植物部分46725个,真菌部分17173个,原生动物界2566个,色素界2383个,细菌界469个,病毒805个。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较2021版新增1034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其中,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哺乳纲、爬行纲、两栖纲进行了整体更新,共新增279个物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新增7498个物种,蛛形纲新增119个物种;植物界新增794个物种;真菌界新增1274个物种。

  螽斯

  2022版名录新增了名录数据分级,根据数据来源、完整度和审核流程等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为每个物种的名录数据评估分级,从低到高共分为五级。

  本年度名录编研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分类学专家完成。

  海芋

  新闻链接

  珍禽异兽归来的背后

  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加到1864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约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珍禽异兽归来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持续努力。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明确将“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逐步纳入各级各类的规划计划中。

  近10年来,我国颁布和修订森林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各省区市也结合当地实际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面积超过1.7亿公顷,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海洋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4.1%。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我国建立了植物园、动物园(含海洋公园、海洋馆)、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普陀鹅耳枥、华盖木等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并建立稳定人工种群。

  中国现有多少只大熊猫

  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公布了,首批名单中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

  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大熊猫。然而我们知道,经过我国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野生大熊猫数量已经达到了1864只,不再属于濒危生物,而是降级为“易危生物”。尽管大熊猫的保护等级降低了,但是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地位还是没有降级,仍旧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而现如今,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我国又修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那么问题来了,比大熊猫更加濒危的生物有很多,比如:小熊猫,它们的生存现状比大熊猫还危险,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没有为小熊猫修建国家公园,而是为大熊猫修建了国家公园呢?

  为何要为大熊猫修建国家公园?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地标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地方。比如: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是为了保护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之所以要为大熊猫修建国家公园,其实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大熊猫,而是利用大熊猫的影响力来保护其他物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横断山脉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生活着大约8000多种的动植物,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其中也包括1600多种珍稀动物。比如:大熊猫国家公园中还生活着雪豹、岩羊、棕熊、狼、豺、林麝、马麝、金丝猴等多种珍稀动物们。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珍稀动植物都具有较大的名气,还有很多珍稀物种名气不高,形象也不够惹人喜欢,以至于人们对其认识度不高,保护意识也不强。而大熊猫国家公园,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能为它们提供庇护。

  比如:为了让大熊猫能够更好地和其他地方的大熊猫进行基因交流,人们会为其修建生态走廊,大熊猫可以沿着生态走廊扩散到周围地区,从而让它们避免了栖息地破碎,近亲繁殖等问题。

  而生态走廊服务的不仅仅是大熊猫,当地的其他小动物们也能够受益。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人们会逐渐清退和拆除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小水电,矿业等,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8平方公里,而这些措施受益的绝不只是大熊猫,其他珍稀物种也能够因此而受益。

  所以,大熊猫其实是“伞护物种”,我们在保护它们的同时,也保护了它所在的生态环境内的其他动植物。

  事实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也是利用东北虎、豹子的名气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要知道的是,东北虎和豹子都是食肉动物,它们的生存离不开食草动物们,而食草动物们的数量又取决于当地的植被覆盖情况,所以保护当地的虎豹,就等于是保护了当地的整条生态链。

  大熊猫也需要保护

  尽管大熊猫国家公园,可以利用大熊猫的名气来保护其他物种,但是大熊猫本身也需要保护。

  近几十年来,经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野生大熊猫数量已经提升到了1864只,但是野生大熊猫仍旧面临生存问题。

  首先是基因多样性的问题,大熊猫数量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它们数量曾经锐减过,这意味着它们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瓶颈效应”,基因多样性减少,虽然现如今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基因多样性却难以恢复。

  想要保护大熊猫,就必须要让大熊猫频繁与其他种群的大熊猫进行基因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为其修复生态走廊,让它们能够到更远的地方求偶。

  其次,大熊猫以竹子为食,而它们又属于非常挑食的动物,据介绍,四川省内一共有216种竹子,但大熊猫只以其中的32种为食,其中冷箭竹和缺苞箭竹这两款竹子是大熊猫主要的食物。如果这些竹子数量减少,或者分布地破碎,也将会导致大熊猫的栖息地破碎。

  正是因为大熊猫仍旧没有脱离灭绝危险,因此它们还需要我们的帮助。再加上大熊猫憨态可掬,蠢萌动人,为其修建国家公园,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