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宠物网

海象吃什么食物为主(海象吃海豹)

  海象吃什么食物为主

  海象是食肉目的动物,是吃肉的。它们主要吃的就是各种软体动物,比如瓣鳃类的软体动物。除此之外,海象还可以吃一些甲壳类动物,比如虾、蟹等;再就是头足类动物, 比如乌贼。它们也会吃蠕虫之类的小动物。在周围食物非常不充足的情况下,海象还可能吃一些植物或者沉在水底的一些有机质充饥。 海象具体的捕食过程是通过长长的牙齿插在海底中,然后通过不停的摆动来搅拌海底的泥沙,然后借助灵活的触须和非常灵敏的鼻子去找寻海底的食物。 如果是贝壳类的,它们就借助粗糙的掌面内侧夹起来摩擦,等到贝类碎了以后就开始将身体浮出海面松开手掌,这样贝类就能区分肉和壳了。肉漂浮在海面上就通过再次的下潜将肉吸入到嘴巴里面, 这样看来它们是非常聪明的呢。

  海象吃海豹

  海象,顾名思义海里的大象,主要生活在北极或近北极的温带海域。它身体庞大,雄性最大能达到4.5米,体重1-3吨。主要以魟鱼、小鲨鱼、虾、海蠕虫、乌贼、蟹等为食,有时也吃海豹和独角鲸,食物占比最大的是牡蛎,成年海象一天能吃7000只牡蛎,转瞬之间就能将牡蛎肉从壳中吸出。

  海象是水陆两栖动物,它在水中游泳的速度可达到24公里每小时,一般在水中取食、求偶以及交配。为了恢复在海洋中长期游动后的疲劳,它们经常躺冰面上懒洋洋地晒太阳。

  它们一般群体活动,一个群体从几十只到上万只不等。在睡觉的时候总会留一只来当“哨兵”,防止天敌北极熊前来偷袭,当发现危险来临时,“哨兵”便会立即发出公牛似的吼声,将同伴唤醒,或用獠牙碰醒身旁的其他个体,然后依次传递临危警报。

  01:象牙:行走的拐杖,制敌的利器,权力的象征

  海象之所以被称为“象”跟它尖锐的牙齿有很大关系。海象的四肢为了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鳍状,走路的时候要用两个尖锐的象牙插入冰中,配合着后鳍脚朝前弯曲,在冰面上匍匐前进,颇为滑稽,所以它的象牙又被称为“象牙拐杖”。海象是它的学名,英文直译过来的名字其实是“步行者”。

  海象看起来就像个憨厚老实的动物,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也确实如此。但老实人爆发起来才是最可怕的,长牙平常是海象的行走拐杖、防身武器,一旦它被激怒,獠牙就会变成锋利的长矛,这个时候哪怕是天敌北极熊它也会敢于拼死一战。它们体型硕大、尖牙护身,再加上被激怒后会非常疯狂,因此也被称为“浮冰上的王者”。

  海象的长牙也是权力的征兆。海象属于群居动物,在海象家族中,牙齿的大小决定了个体的地位,也是同类间争夺地盘和“妻妾”的武器。为了争夺地盘,它们会用尖锐的长牙以及四肢进行互殴,不过聪明的海象一般不会拼个你死我活,大部分是点到为止,一方占了上风就会停止。但皮外伤也是少不了的,如果你看到一只海象身上伤痕累累,那么它肯定刚刚在为它的性福生活战斗。

  02:傲视群雄的丁丁骨

  海象丁丁骨模型

  丁丁骨这根特殊的骨头在大自然中很常见,灵长目、锯齿目、食虫目、食肉目等很多动物都有,比较熟悉的宠物猫、狗都有,当然人类并没有,据说很早以前是有的,不过现在退化了。丁丁骨普遍认为有方便插入、刺激排卵、延长时间等作用。

  一只巨长的海象丁丁骨

  海象拥有傲视群雄的丁丁骨,容易被误认为长达半米的棒子,长度能达到身体的六分之一,已发现最长的长达70厘米。这根骨头给海象的繁殖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太长了就会很容易折断。

  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丁丁收藏博物馆”就收藏有这样一根有故事的丁丁骨:一根有骨折又再愈合痕迹的海象丁丁骨。

  最下面那根就是这段又接上的海象丁丁骨

  据推测,这根骨头应该是一只年轻的海象在求偶时,雌性海象一不小心把自己一吨多的全部体重压在了正在进入的丁丁上,之后……“咔嚓”一声发生了惨剧。后来为了下半生的幸福,这根丁丁骨又奇迹般地愈合了。

  03:冰雪融化,集体跳崖

  俄罗斯北部一个海岸上聚集着世界上最大的海象群,这里生活着超过10万头海象,它们原本的家园在冰面上,但是由于海冰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俄罗斯的这个小岛就变成了海象们最适合捕食的狩猎场和最适宜休憩的地方了。但是住在这里,它们每天要游160多公里去觅食,然后再游回岛上。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由于小岛上的海象实在太多,逐渐“象”满为患,没有立“鳍”之地。加上海象的视力本来就不好,离开水面以后差不多算是大半个瞎子,并且生活在冰面上海象早已习惯从海冰上直接跃入水中,它们仿佛不知道悬崖意味着什么。于是在拥挤下,有的掉下悬崖,有的平静地走下悬崖,然后坠落,死亡,几百只的海象就这样摔死在悬崖下,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结尾:

  当“浮冰上的王者”无法生活在冰面上的时候,它是如此地脆弱而悲情。海象不是气候变暖的始作俑者,却要在气候变化的最前沿无辜地承受痛苦和灾难。当地球上的物种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我们人类又能独善其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