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宠物网

野钓如何钓大鱼(野钓钓底好还是钓浮好)

  野钓如何钓大鱼

  想要钓大鱼,那就得去大水面的水域,倒不是说小河小沟不出大鱼,着实是水域面积太小,能供给大鱼的资源也是比较少的,所以就算有,数量也不会很多;

  而湖库、江河的大水面水域,就明显不同,只要能躲过电网的追杀,往往存活大鱼的可能性,就要大了很多,所以喜欢钓大鱼的钓友们,垂钓场景,都选择在大水面水域;

  但是话再说回来,大水面水域,既然强调一个大字,那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大水面水域,诱鱼慢、发窝慢,指望几把窝料、抽几竿子下去,很快就有鱼进窝,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所谓重窝守钓,那也不能盲目施为,要不然就不是打窝,而变成了喂鱼,所以,我们想要在大水面水域守钓大鱼,还是得按照钓大鱼的套路来;

  套路一、钓点和钓距、钓深必须兼顾

  很多大咖,一说野钓,必先说钓点如何重要,这话倒也没有错误,毕竟好钓点就能决定一多半的渔获,这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但是,大门、大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一个细节;

  这就是钓深和钓点必须要兼顾,而这一点,虽然不起眼,但是在实战中,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大水面水域,整体的地形走向,必然是近岸浅而中间深,而因为这种水深随着距离的变化,则会对水下的生态链,有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水越浅,小鱼就越多,大鱼就越少;

  相应的,钓距越近,水就越浅,那必然是小鱼就越多,大鱼就越少;所以,我们选择的钓点,不仅仅要地势、地貌有特点,已经要兼顾钓距、钓深这两个因素;

  举个例子,为何很多喜欢野钓大鱼的钓友,最后都慢慢的转到了抛竿钓,说白了就是抛竿打的远,打的远,所以钓深就足够,藏、栖大鱼的概率就大;

  再比如,你用个8.1米的手竿,别人用个32米的大炮杆,那不用多想,也知道中大鱼的肯定是大炮竿的概率高,因为钓距越远,那必然水越深,水越深,必然鱼越大;

  建议:野钓大水面水域,钓点怎么选,要说重要性,那肯定是有,但是要多一定有多大,那还得结合着钓距、钓深来说,简单点理解,当钓距快到极限时,哪里钓深越深,那哪里就越适合作为钓点、窝点;

  套路二、舍不得窝料钓不到鱼

  很多野钓钓友,总觉得重窝诱聚,是一件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但是迄今为止,几乎就没听说过打两三斤窝料,就钓上一条几十斤大鱼的;

  倒不是说体积大的鱼,真的这么狡猾,而是因为,大鱼的体型巨大,所以动静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食物,才能满足其日常的能量消耗;

  所以,大鱼的进食范围、进食路线,相对来说,是依照着水下生态链的分布而确定的,直接点说,就是大鱼进食的节奏、路线,其实都有规律的;

  而贸贸然的一大堆窝料打下去,且不说大鱼的警惕性如何,大体型鱼不太会提前进窝觅食,只会按着其固有进食路线、区域,游曳到窝料附近之后,才会进食窝料;

  至于什么时候游进窝子里,这就要看运气了,而事实上我们打的窝料,却又不仅仅是大鱼进窝吃食,可以这样说,只要水水域中能够将窝料吞咽下的鱼,基本上都会进窝吃饵;

  所以,打大窝、重窝,不仅仅是保证味型的持久、浓度,更主要的,是我们无法预估大鱼什么时候进窝,但是又不可能组织其他体型较小的鱼进窝吃料;

  建议:守大鱼和钓小体型鱼,打窝的思路和概念不是一回事,我们用酒米打窝诱钓鲫鱼时,仅仅需要担心窝料会不会大多,让鲫鱼吃饱而不进食窝料即可;但是,几十斤的玉米、红薯打下窝子,吃这些窝料,却不仅仅只有大鲤大草大青,体型小很多的鲤草青鳊,都有可能吃窝料,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大,保证大鱼进窝时,还有足够的物料供其进食;

  套路三、钓组必须准备得当

  守钓大鱼,就别想着大小兼顾,而考虑钓深、钓距的兼顾,那竿长就不能短,但是我们同样要考虑到大鱼一旦中钩之后,因其体型巨大,挣扎动静,肯定也小不到哪里去;

  所以,长竿、硬腰、软身、大钩、粗线、吃铅大的浮漂,这几个关键词,就成了我们守钓大鱼的主要组成因素,当然,这里可以额外提一嘴,就是关于卸力的配件;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叫做卸力圈(也有叫做O型卸力环)的辅助器具,价格不高,可以用来连接八字环和子线,因为这种O型圈是橡胶制品,既有延展性,还有极强的拉力值;

  在大鱼中钩的瞬间,可以将大鱼挣扎的力度,通过较软的线圈卸掉,但是又不至于让线圈脱离八字环,别看个头不大,但是原本能上20斤鱼的线组,加上这个小配件,鱼再大上10~20斤,估计也没毛病;

  套路四、除了守钓,不建议其他的花式钓法

  可能在这里,有钓友会说,万一有走水了、有小鱼闹窝了、鱼群错层了,这么多突发情况,一味死守,是不是钓法太过于呆板了?其实不然;

  如果我们的目标鱼,不是大鱼,而是鲫鱼、斤草、斤鲤、鲮鱼等体型较小的鱼,那么钓法一定要适应鱼情,这是没毛病的;可是目标鱼是大家伙时,这种想法就很可笑了;

  大鱼的体型大,脂肪多,鱼鳔的体积也不小,而大鱼很少是群栖的,往往是百十平方米也就1~2条个头大的,所以不管是升降温、气压、水压、溶氧,亦或者其他客观因素,对大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而我们贸贸然改变钓法,比如钓浮、打行程、飞铅,最后的结果,就是花样除了不少,大鱼除了不进窝,不给口,什么也改变不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耐心守钓;

  最后

  野钓守大鱼不同于我们拉白条、抽鲫鱼,也不同于我们黑坑抢鱼、竞技钓钓尾,耐不住性子,受不了等待,别说大鱼的踪影,连个鱼鳞都看不到;但是反之,耐得住性子,愿意花时间去守口,那大鱼上岸,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野钓钓底好还是钓浮好

  我们在钓草鱼时钓友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钓浮,因为草鱼喜欢吃一些漂浮在水面上或者是离水边较近的一些植物。草鱼喜欢吃这些植物不假,但有些情况下草鱼并不一定会在水面上吃草。

  我们钓草鱼时有时候也需要根据水域环境和鱼情来决定是否钓浮,其实在我看来纯野钓我们还是钓底比较好(当然也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是一些养殖水域,那么就另当别论了。那么野钓为什么钓草鱼钓底比钓浮要好呢?我们来聊一聊。

  什么情况下草鱼钓浮更好

  我们在钓草鱼时,首先需要了解所钓水域的环境。如果这个水域是养殖水域,比如喂养一些颗粒饲料或者是塘主喜欢喂养一下草料,那么这时候我们则优先考虑钓浮。因为这种水域的草鱼习惯了在水面上吃饵,所以我们钓浮时优势会更大,如果在这种环境下钓底,那么鱼口可能会比较差,但绝对不是钓不到鱼,而是渔获可能会少很多。

  一些养殖密度比较大的水域,我们在钓草鱼时也可以选择钓浮,因为这种密度比较大的鱼塘草鱼也会养成抢食饵料的习惯。可能速度慢了就吃不到饵料,这也是为什么同时放养的草鱼个体相差特别大的原因。

  一些野外环境下,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水域我们也可以钓浮。比如岸边生长一些果树,或者岸边芦苇较多的水域。这些水域有时候草鱼也会习惯离底吃饵。因为岸边生长的果树果树成熟时会掉落在水中,这时候草鱼可能会在树下等待果树掉落。当然果树上一些昆虫偶尔也会掉落到水面上,这时候草鱼已经习惯了在水面上觅食。

  一些有芦苇的水域,草鱼也会在水面上吃芦苇的叶子,这种情况下草鱼也会在水面上觅食。当然遇到有这种情况的水域,我们也可以选择钓浮。当然钓位一定要选择在有芦苇的位置。

  什么情况下钓底比较好

  一些自然环境的野塘,或者是一些大水面的野河、湖泊、水库等,我们尽可能选择钓底。自然环境下的野塘有草鱼的概率并不大,当然也有一部分草鱼可能是涨水时进入鱼塘的,这种野塘钓浮非常不理想,因为鱼数量比较少,有时候钓底可能会遇到咬口。

  大水面往往都是水广鱼稀,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钓浮其实是非常不理想的,因为鱼少了我们钓浮遇到草鱼的几率并不大,因为钓浮不利于做窝,所以比较难把草鱼诱进我们的窝点,这时候钓底选择做窝效果要好于钓浮。

  在春末夏初的时候,草鱼往往会游到浅水区觅食,这时候我们作钓浅水区,那么钓底效果肯定不比钓浮差,因为水本身就浅,这时候钓浮反而鱼口没有钓底好。

  说在最后

  钓浮的关键因素是鱼密度高、鱼有水面觅食的习惯,如果所钓水域达不到这两个条件,我建议还是放弃钓浮,优先考虑钓底才是正确的选择。